文章详情

潜意识里就没想赢日韩中国足球真是拒绝成长

阅读: 51次 发表于:2023-03-05 23:20

最近几天,中国队0比1负于韩国的比赛中,国足30%的控球和按住摩擦的惨淡场面成了热点。明天韩国要跟日本队争冠军,以养生的节奏对战中国拿到一场胜利没毛病。我们也没毛病,连续2场均以1球小负强大的日韩,给人的感觉基本上也就是这个水平,不能算跌份。

中国足球不如日韩「潜意识里就没想赢日韩中国足球真是拒绝成长」

上一场打日本,中国队0比2落后好像跟0比0一样。比赛60分钟左右,阅读到这一点的日本队转入组合战术的训练节奏。赛前国足的铁指导说,要求球员把东亚杯当做人生最后一场比赛来打,但教练这个假动作有点大,人生最后一场球不带这么苟且和猥琐的,分明是以不被打花为要务。以前是打平就可以出线,现在是输一个也OK的感觉。

作为一个100%土著中国人,我是部分同意和理解的,这个也叫聪明、情商高、有大局观。快要过年了,真要被打花了,中国足球一定会被无数的口水拜个早年,大家都不好过。不过,我们获得的近期利益也许是以牺牲远期利益为代价。换言之,对于一个渴望胜利和成长的人而言,如果获得了一格的成长值,0比1和0比8没有区别。而对于一个精致的行政足球工作者而言,0比1确实大优于0比3。然而,足球的底裤被撕裂了,而我们身上的血是冷的,内心的火焰被掐灭了。

相对于“差强人意”,“买椟还珠”更是一个跟中国足球高度相关的成语。同样是学钢琴,日韩是老老实实买来欧洲的钢琴,请来欧洲的老师之后,规规矩矩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弹,一周练习七天,终生。就像亚洲天王孙兴愍说的,比赛、训练、吃饭、睡觉,死了都要踢球(赢)——这就是他超过对其他一切事物的渴望。朱莉亚音乐学院钢琴系教授马迪·瑞卡里奥说,“(学生)需要坚定的意志,良好的综合素养,去克服一切难以想像的困难。一周练习七天,终生。这当然需要下定决心,更重要的是不忘初心,还有内心的那团对音乐的火焰。他们需要确信这就是他们所需,超过对其他一切事物的渴望,没有比这个更重要了。手大不大不重要,思想和初心更重要。它们必须朝向同一个方向,当一切确定之后,手便自然会做自己该做的事。”

一周练习七天,终生。这个,对中国足球来说太难了,于是,鸡贼地把欧洲的钢琴偷偷换成了欧洲钢的琴。里皮为什么不玩了?部分是钱抢得差不多了,部分是被我们的“机智”给气跑的。

中国队相对于韩国队的差距,也许约等于韩国相对于德国的。2018年世界杯,小组赛出不了线已成定局的情况下,韩国队更有理由确定一个少输当赢的指导思想。但韩国人带着内心的火焰和死了都要赢的信念,最终2比0干掉了卫冕世界冠军。中韩最大的差距是什么?是火焰,还有死了都要踢赢的偏执,没有道理,不讲逻辑。

由于历史记忆、心理需求层次和发展水平的局限,我们的初心拒绝成长,不渴望胜利,也谈不上对足球的火焰。在球场上,有很多比获得胜利更需要优先考量的东西。这更多地表现在潜意识层面,当它上升到意识层面的时候,这就传达了一个明确的拒绝成长的信号。我就在舒适区里待着,做着我能力范围之内的事情就挺好。因为到学习区和恐慌区一定是痛苦的,多半是会要被打花的。

那现在另一个问题又来了,是个人都会害怕、担心和恐惧,但韩国人打德国的时候,怎么就不怕被打花?答案其实很简单,韩国人对足球有巨大的爱、激情和情感,对胜利近乎偏执狂一般的热爱和渴望,战胜了对失败的害怕、担心和恐惧。上海申花在主场大胜山东鲁能拿下足协杯冠军,也是如此。

其实,诸漏皆苦,人生就是含辛茹苦。躲无可躲,教练可以下课,但更大的坑却实实在在传递了后任手里。这也是中国足球的一个悖论,一方面,父母摁着孩子拒绝成长,到了30岁还可能是小将一般的不成熟;而另一方面,U30小将靠时间堆积了比赛经验却面临被放弃之虞,亲妈翻脸比翻书还快,比后妈还要后妈。

说回比赛,热的血、青的春、钢的琴、必胜的偏执、挑战命运的勇气和决心……这些是一支球队的日常操作,它根植于潜意识,本质上是一个催眠的过程,需要通过大量的训练比赛来习得和积累。这种心理能源或能量不是自来水,意识层面开个会宣个誓,说来就来了。球员有时候为什么会想拼却拼不出来?好比养一台赛车,该给足油就得给足让车在高速中成为它自己,这样才能保持好车况。如果担心车速太快容易出事抠抠嗖嗖不给足油,车憋屈着反而没状态。在这种情况下,突然拉去参加一场必须要赢的拉力赛,结果可想而知。

明天,国足打中国香港就是这样一场必须要赢的比赛。有一点担心,万一中国队一球落后,能否从初步形成的节奏和动力定型中快速走出来?回过头来看,如果能够充分利用前两场的一球落后的比赛场景,获得一点成长的经验,岂不是心里更有底一些?

本站声明:以上部分图文视频来自网络,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

推荐阅读
热门标签
返回顶部